紅磡 早期是主要由大環和紅磡灣組成,最初只有大環是陸地。 1884年開始,香港政府便開始於紅磡灣填海,當時並未有紅磡的名稱。據說1909年,當時有建築工人打一口井時,發現湧出來的井水是硃紅色的。有風水專家歸咎於動土傷了龍脈,流出的是龍血。無論如何,因為紅色的井水,該區便得了紅磡之名;不過此說可信性較低,因《新安縣志》已有記載紅磡古時被稱為赤磡村。另一說法為1856年之前從港島望往紅磡,只見海邊全為紅色岩石,由於漁船常泊於此灣,而漁民稱泊船的凹入海邊稱為磡,紅磡因而得名。此外,紅磡也曾被寫成紅碪。